【AN不動產新聞網/蕭又安/綜合報導】台灣人愛機車,卻讓城市逐漸被機車淹沒。面對空氣汙染、交通壅塞與碳排壓力,信義房屋攜手淡江大學舉辦「信義社會影響力永續系列講座」,盼透過產學合作擴大永續影響力。第二場邀請Wemo Scooter創辦人吳昕霈,以「從個人開始:如何以共享經濟實現低碳生活」為題,探討交通現況、空汙與循環經濟的可能。
吳昕霈在演講中描繪台灣「機車王國」的獨特景象,全台近1400萬輛機車,停放在路邊的閒置機車如同「不會動的假人」,大量佔據城市空間,都市化進程也加劇了交通壓力。他分享,交通運輸是台灣碳排放第二大來源,空氣汙染尤其是PM2.5,更是台灣過敏人口增加的重要因素。
共享電動機車在紓解交通壓力上有其角色,更以綠能驅動的本質,成為減碳與城市永續的重要助力。吳昕霈指出,歐美的國際研究數據顯示,平均一台共享汽車可取代7至15台不等的私有車輛,目前Wemo已擁有約7000輛電動機車,每月使用次數達數十萬,相較於燃油機車,每年減少的碳排放量相當於數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。
為推動永續交通發展,Wemo近幾年也積極與政府合作,爭取將共享運具納入淨零排放的政策框架,並致力提升服務便利性,如爭取納入TPASS公共運輸票證系統及增設專屬停車位,期望推動共享電動機車成為永續生活方式的選項,實質減少城市機車數量,改善交通環境與空氣品質。吳昕霈強調,面對嚴峻的環境挑戰,企業應扮演更積極的角色,透過創新服務引導消費者選擇更永續的生活方式,其影響力往往大於單純呼籲個人行動。
吳昕霈強調,共享經濟與永續發展密不可分,信義房屋亦以企業行動回應,從交通工具到生活用品,共享與循環的思維正逐步形塑資源使用模式。自2018年起,信義房屋推動循環經濟,推出「社區物品借用服務」,於全台數十家分店提供如電動工具、大型行李箱等低頻但必要物品,讓共享使用取代單獨擁有的消費文化。同時設置「二手書小圖書館」,提升循環使用,實踐共生共享的減廢精神。
此外,信義房屋「社區一家」亦曾支持逢甲大學「再寵生活」團隊,推動以廢棄舊衣再製寵物用品的循環經濟專案,獲2024年大專青年組首獎,兼顧環保議題與弱勢婦女就業機會。
無論是以共享機車重塑城市移動的Wemo,或透過日常實踐推動循環經濟的信義房屋,皆展現企業在永續轉型中的積極角色。信義房屋表示,「信義社會影響力永續系列講座」旨在提升大眾對永續議題的理解,並以自身實踐經驗,鼓勵更多夥伴參與行動。未來將秉持「以人為本」、「社區共好」理念,用行動,讓永續發生。